感謝與致歉
《關係人》展覽計畫感謝臺灣男性協會常務理事陳柏偉先生指出,本計畫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之《關係人》展覽中,藝術家曾靖雯展出的聲音文件,其中引用了陳柏偉先生於《鳴人堂》訪談 〈他的 #MeToo自述(上):遭忽視的男性經歷,受害者的漫長復原路〉之段落,並未事先徵得陳先生的同意,也未標示出處。
對於這項疏漏,我們與藝術家曾靖雯都深感抱歉,也反省到即使是公開資訊,關於受害經驗的關注與轉引,需要更細膩的處理。以下轉貼藝術家曾靖雯與策展人蔡佩桂的致歉文,我們謹記在這次事件上習得的重要一課。
策展人 蔡佩桂
致歉:
首先感謝臺灣男性協會常務理事 陳柏偉先生於今日(八月一日)下午前往台北當代藝術館參觀《關係人》展覽,更感謝陳柏偉先生指出其中一件「展品」引用了他的鳴人堂訪談 〈他的 #MeToo自述(上):遭忽視的男性經歷,受害者的漫長復原路〉 之段落,似乎有消費之虞。
作為策展人,我為自己沒能覺察這裡的「引用」以及處理手法不夠深思熟慮而道歉。陳柏偉先生所指之「展品」,乃活動性作品之文件展《關係的實驗步驟》中曾靖雯工作坊《流動探索》的概念展示。
靖雯的《流動探索》工作坊是《關係人》展覽中的活動性作品,「邀請人們一起針對權力議題,用身體參與,與他人互動對話,探索過程中浮現的意識及感受」。此工作坊已在2024年7月13日14:30-17:30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。在這之前,為求慎重,今年4月18日9:00-12:00,《流動探索》也經過「創製」階段的三小時試帶,以確認各種細節的適切性。
靖雯將工作坊的重點放在以劇場方法,讓各種深刻的意識及感受浮現出來、流動起來。為了在《關係的實驗步驟》展區,提供一些觀眾可以帶走的方案,或是為未能參與實體工作坊的參觀者,提供一些概念上的理解,靖雯也努力嘗試了平時較少創作的聲音文件。
她重閱、朗讀過去曾註記、受啟發或觸動的性暴力相關報導、訪談,並以不同的AI人聲朗誦、演繹,創造許多不同的聲音冒現的感受。這些聲音彷彿來自歷史的深層記憶,又像是又遠又近的回音,既是某人獨特的生命經驗,也喚起共情、共感。這些她用不同AI人聲所朗讀的報導或訪談,正是陳柏偉先生所指正之處。
作為策展人,我很抱歉未能在更早便覺察這些屬於「引用」而提醒藝術家留意,而展場提供的「逐字稿」(為了讓無法聆聽中文的外國參訪者,可以拍照、尋求線上翻譯),更將文字直接並陳一起,加強了那種未標出處、直接取用的粗糙。為此,我向所有被引用者致歉,也為造成不適、憤怒、傷害,向社會致歉。
靖雯引用的段落皆來自新聞媒體與公開貼文,她將之處理成多種縫隙聲音的斷續現身,雖然無意圖抄用,也絕非刻意不尊重,但確實有未標示出處之疏漏,也未徵詢這些資訊來源的同意,這些錯誤我與她一起反省、認錯,尤其,當這些段落來自受害者的勇敢發聲,我們卻沒能更細緻顧慮。
作為關心此議題的社會一份子,我們很願意也須要持續反思自己的未竟之處:探討的手法是否能更細膩,並且朝向未來;是否觸及問題複雜處,又不披露或犧牲個體的獨特性等。很謝謝陳柏偉先生給予的指教,也感謝大家協助一起尋找方法。
藝術家 曾靖雯
我要向我思慮不夠細緻的地方,向 陳柏偉 先生、以及任何在過程中可能被傷害的人,致上最誠摯的歉意。
這次參與以METOO為主題的台北當代藝術館《關係人》展覽,參展方式是「帶領活動式的工作坊」,工作坊名稱為「流動探索」,欲探索的主題是「權力關係」。
進行方式是透過劇場式的身體活動,邀請參與者透過循序漸進的暖身及短創作過程,累積一起創造的安全感及興趣,進而進入最後的「角色與情境的流動式互動」;也就是由參與者們自行決定每一個當下會共創出什麼情況、各自想以什麼狀態參與(或不參與)其中,完全以集體即興的模式進行。
這樣的工作坊,試著透過流動式的、非線性的互動,邀請大家從中探索在各種人物及情境之間(一幕一幕的片段發展,彼此不見得有連貫),可能會產生出什麼樣的權力樣態;而人們居於其中的感受是什麼、有什麼想法,可能會有什麼行動反應(可能是以自己本人的立場、或以當下選擇扮演的角色立場)。
由於館方希望本次展覽中,以「帶領活動」型式參展的藝術家,也能在展場內陳列一個「實體的展示內容」,作為活動的說明。當時,我第一直覺是希望呈現某種「流動的聲音及觀點」,希望有不同角色及立場現聲,非全然線性的,而是類似拼貼,藉此回應工作坊本身希望在即興互動的情境中,有機會讓來自壓迫者、受壓迫者、不同態度之旁人...等多種立場的交錯現身/現聲。
因此,我選擇製作這個「實體的展示內容」的作法是:
1、把我這幾年持續閱讀、存檔累積的各種跟性暴力及METOO有關的新聞及文章,重新讀一遍,標示出對我而言有啓發、有感覺、印象深刻、拓展思考的內容;
2、把上述這些內容的發聲來源分類,展現出不同的關係人角色。
3、把上述分類打亂,儘量產生「這邊一段、那邊一段」的微拼貼,試著讓各片段的組成之間直接呼應,或遙遙對應。
4、我朗讀上述的文字,錄成音檔,再用AI轉化成各種人聲音色,希望整體而言聽起來是來自各種跨越不同性別、年紀的人們所共同組合而成的描述。
其中,陳柏偉先生在《鳴人堂》2023年8 月15日受訪的〈他的#MeToo自述(上):遭忽視的男性經歷,受害者的漫長復原路〉的報導,是其中令我深受啟發的一段,因為陳先生以漫長的時間跟自己的受害經驗對話,用很大的力氣長出自我命名的方式。我記得當初讀到這篇報導,拓展了我個人對「認識」「受害者」的某種視角限制,那種拓展是震撼也是激動的。製作本次音檔時,直覺希望這個直視傷痕的「戰鬥」自述,能成為整個音檔的結尾。
由於上述的文字內容來自公開的新聞報導,而其他文字來自電視新聞或公開的貼文,我當時在趕著交出音檔的編輯過程中,考量它們是公開的、在公共媒體平台露出的文字,沒有保有平常書寫文字時的警覺,最後交檔案時未將文章出處統一整理列在最後,態度上的確太輕忽了,完全是我的錯誤。
尤其,文字內容來自當事人真實的生命經歷,就算是已經被書寫為公開的報導,它們永遠不只是「文字」,而是數不清的生命歷程,就算經過文字濃縮,裡面無一不是真實的血與肉。我作為長年跟不同社群工作的民眾劇場工作者,這次在處理不是很熟悉的「實體作品」媒介過程時,過於執著在剪輯技術面,而沒有堅守住平常現場帶領實務工作時的謹慎度,造成當事人如今的再次傷害,在此我真心向陳柏偉先生、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人,致上萬分歉意。我也將這個「實體的展示內容」(含音檔及文字檔)下架。
再次謝謝陳柏偉先生明確的指正,這次的反省將讓我在未來的民眾劇場實踐工作裡、在生活裡,以更謹慎更謙卑的態度及行動,珍視所有生命經驗的重量。
----8月2日更新↓----
上述音檔內容一共715字,所引用的文字來源如下:
1、公視:獨立特派員第807集(20230628):台灣MeToo運動,社會出了哪些問題?
2、典藏藝術:【台灣藝文界 #metoo 系列報導】文化部增獎補助撤回機制,全面檢討逾130項獎補助要點
3、典藏藝術:【台灣藝文界 #metoo 系列報導】藝文團體與立委提4訴求,文化部與國藝會於現場回應
4、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:【MeToo】16歲那年後,我就不笑了。S:「畫錯了沒關係,還可以重來。」
5、鳴人堂:他的#MeToo自述(上):遭忽視的男性經歷,受害者的漫長復原路
6、房慧真:2023/6/7臉書公開貼文
7、Vivian Wu (V太):2023/6/10臉書公開貼文
8、我一位朋友的2023/6/10臉書非公開貼文
非常感謝房慧真、V太、我朋友的包容及慷慨,經我今天寫信說明脈絡、引用範圍之後,願意接收我的道歉,也同意我引用她們的文字。
目前等待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的回信中。